杨伯达论玉——八秩文选《自序》
今年适逢我虚岁80。人生八十已进入耄耋之年,也就是老年了,而现代人中活到80岁的“寿星”已不在少数。往往到了这把年纪,子孙和好友都希望会聚一堂,
举觞祝贺,欣叙旧情。可能在这种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影响下,几位热心的玉友主动提出为我举办80寿诞庆祝活动。这次庆祝活动虽非吾所欲,亦非吾所求,但
是依照人间常情,须予以诚挚的答谢和回报,方不致辜负玉友的美意和厚爱。经过再三思忖,遂决心再编一本文集作为报答的薄礼,这就是“以文谢友”。谨以此文
集答谢玉界挚友和广大的“爱玉族”。
此文集是本人继《古玉考》①、《清代院画》②、《古玉史论》③、《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④、《巫玉之光》⑤之后的第六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为
1989年1篇,1990至1999年18篇,2000至2005年23篇,共42篇,均为近16年内撰写的文章。在这16年内,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玉文
化、玉学的研究上,最重要的一点是研究玉文化、玉学的角度有了显著改变,由将玉器生产的全过程置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总背景下,把生产、流
传、使用功能及其造型、纹饰、审美价值引入于文化氛围中进行分析研究的多角度,转到以占有者身份及玉器的基本功能为基点,观察、释读万年玉文化进程上来,
将玉文化的六期概括为三大阶段。以神本主义的神器为主体的巫玉,以人本主义的瑞器为核心的王玉以及由王玉孽乳而成的以民本主义的玩器为内涵的民玉,是这三
个阶段的标志。这是一高层面的概括和高浓度凝练的简明结论。
另以“巫书”释“巫玉”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巫以玉事神”的巫术行为的分析,分别对巫、玉、神三者进行个案研究,进而整合为“巫—玉—神”的统治模式,恢复其史前时期历史的本来面貌。此中的关键是对巫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的重新认识。
此外,我认为玉器艺术确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接着又对玉器艺术也进行了研究,并指明玉器艺术的四个基本论点及其由工艺性向绘画性的转移。
自从1955年参与“国石”评比后,我开始与中国宝玉石协会、地质大学宝石学院(北京、武汉)、北京大学地质系的专家、教授接触、切磋,研究翡
翠的自然属性及其流传经过。1982年,担任北京市专家顾问团顾问时出任4件翡翠国宝(“八六工程”)的顾问,与二三十位琢玉大师一起走完了“四宝工程”
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做了调查研究,受益良多。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玉坛上出现了“四怪”,或称“四怪一杰”。其中的一“怪”——王树森老艺人
还有机会参与并主持翡翠四宝的设计工作,对“四宝工程’’的完成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深圳玉坛出现了一位新秀——施禀谋大师,他广泛地
选购天下奇石宝玉,以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新理念,巧妙地利用奇石宝玉的质色优势,构思、碾琢了巧作和俏色的玉雕,而使南北各地玉器界为之耳目一新。20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玉雕业是人才辈出、精晶林立的辉煌时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我有幸在研究古玉的同时有机缘参与了玉器业、宝石界的诸多活动,受益匪浅。它
们使我有条件开辟新的玉器研究领域,踏上由今及古、以今鉴古的逆反的研究道路,并进而转入循古蹈今的顺行途径。这不仅使我的视野日趋开阔、深化,还上升到
高层面,能聚焦、俯瞰玉文化的全貌,提纲挈领地概括其精髓和真谛。
我是较早起步进行古玉辨伪、鉴定的探索的,甚至可以说,我的古玉研究是从传世古玉辨伪开始的,时至今日已有30年之久。其专著《传世古玉辨伪研究》已于2003年由香港三余堂有限公司出版,《中国出土古玉鉴定概论》正由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可望于今年与读者见面。
本文集选用的22篇有关辨伪、鉴定、鉴赏的文章,既有综述性的,也有个案性的,可供读者任意选阅。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本文集的内容,作了上述扼
要的说明,供读者参考。在撰写前言时,我再次想起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研究玉、玉器、玉文化、玉学是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和一个极其有利的时
机。有利条件之一是我国有着大量的典籍文献、档案资料;其二是有着历代流传下来的大批传世古玉;其三是近50年来出土了自史前至清代的大量玉器;其四是信
息传导甚为迅速,便于交流;其五是在器物、博物馆、考古等学术界已出现了一批认同玉、玉器、玉文化、玉学在史前文化及文明时代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爱玉族。
在社会上已出现了20余年的“玉器热”,虽有起伏,但迄今仍处于温热之中,近来又由高古玉转向近古玉,甚至关注到和田白玉河出的白玉籽、羊脂玉籽。这些有
利条件都是我们研究玉、玉器、玉文化、玉学,并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的阶段成果的可靠保证。我不过是在上述有利的客观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主动投身于研究
玉、玉器、玉文化、玉学的一名“老兵”。时至今日,我能在80岁的前夕编成第六本论文集确实感到万分幸运,并企盼着我国广大爱玉族能 够喜欢这本论文集。
最后借此机会,向在我研究艺术文物和玉器玉文化的工作中提供了方便和帮助的朋友们,向为将我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的出版界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